思维模式解析
我在年轻的时候,希望能拥有一个白马王子型的伴侣:相貌英俊,事业有成
,
是一个重要人物。我希望自己拥有一份光鲜的职业,但挑战不高,也不需要承
担太多风险。我希望我能拥有这些,作为我身份的象征。
想让我达到满意的状态可能要花上好多年的时间。现在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
伴侣,但是他仍在发展之中。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我的天,这工作充满
了挑战。没有什么事让我感到简单轻松。但为什么我还是感到满意呢?是因为我
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思维模式的改变源于我的工作。一天,我的一个博士生玛丽·班杜拉和我想
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如此专注于证明他们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却不在乎这
一
点,仅仅是热衷于学习。突然间,我们发现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
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
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这就是我们认识到思维模式的过程。我立即就知道了自己属于哪一种思维模
式。我意识到为什么总是那么注重错误和失败,而且第一次认识到,我可以做出
选择。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
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
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前一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
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而在后一个
世界里,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
能,才意味着失败。
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
,
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后一个世界里,努力
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你可以进行选择。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
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
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
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
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
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
,
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
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
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
数量多得惊人。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
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
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
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
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
拼图?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
。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
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
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一
个七年级的小姑娘总结说:“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
并不是凭空获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不确定答案,是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的。但
我就经常举手,因为如果我错了,我的错误就可以得到纠正。我也可能会举手问
:
‘
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或者:‘我没弄明白这个,您能帮助我吗?’我通过这
些做法来提升我的智力水平。”
不只是拼图测验
放弃一次拼图测验是一回事,而放弃一个对你未来很重要的机会则是另一回
事了。为了看看后者的情况是否会发生,我们趁着一个特殊的机会做了个测试。
在香港大学,英语的使用非常普遍,授课教师使用英语,教材是英语的,考试也
要用英语作答。但有些学生在入学的时候英语并不流利,所以他们理应尽快提高
英语水平。
当学生们到校进行新生注册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他们当中的哪些人英语不太
好。我们问这些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学校给需要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开设
一
门课程,你会不会参加?
我们同时也测试了他们的思维模式,采取的方法是问他们是否赞同以下陈述
:
“
你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你很难做些什么去改变它。”赞同这种陈述就意味着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
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认同这样的说法:“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
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
之后,我们研究了都有谁愿意参加英语提高课程。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
生给了我们非常肯定的答案,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对课程不怎么感兴
趣。
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抓住了机会,但是那些固
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聪明,他们
宁愿拿自己在大学里的前程去冒险。
固定型思维模式就这样将人们变成了不爱学习的人。
脑波告诉我们的
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甚至连脑波也有所不同。我们邀请了具有两种思维模
式的人到我们位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当他们回答很难的问题并得到反
馈的时候,我们很好奇,脑电图能否显示他们在哪些时刻感到有兴趣,注意力也
更集中。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他们的脑波显
示,他们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们在得到可
以帮助他们学习的信息时没有展现出一丝兴趣。即使他们自己的答案错了,对正
确答案也毫不关心。
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高度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
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选择标准之差
如果你必须做出选择,你会怎样选?大量的成功和自我证明?还是很多挑战
?
人们不仅需要在智力方面做出类似选择,还需要选择自己想要怎样的人际关
系:可以支持你自我意识的人和可以促使你成长的人,谁才是你理想的伴侣?我
们向年轻人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理想的伴侣应该有如下特征:
把他们放在神坛之上。
让他们感到完美。
崇拜他们。
换句话说,完美的伴侣会尊崇他们固定的个人特质。我的丈夫说他以前也是
这么认为的,他希望自己是一个人(他的伴侣)信仰中的上帝。幸运的是,他在
遇到我之前抛弃了这个想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希望与另一种类型的伴侣相处,他们的理想伴侣应该有如
下特征:
看到他们的缺点并帮助他们改正。
鞭策他们变成更好的人。
鼓励他们去学习新事物。
当然,他们并不是希望别人挑剔自己或是诋毁其自尊心,他们希望另一半可
以促进他们个人的发展。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进化完全、完美无缺、不再需要学
习任何新知识的人。
你是不是已经在想,两个思维模式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会怎么样?一个成长型
思维模式的女性讲述了她与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男人的婚姻:
当我开始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的时候,我的生活已经麻烦重重
。
每一次我提出“为什么我们不尝试多出去走走”或者“我希望你在做决定
之前能征询一下我的意见”这种建议时,他就会感到很不高兴。结果,我
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我还不得不花上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来
修复我们的关系,让他重新开心起来。而且,他之后还会跑去给他妈妈
打电话,他妈妈总能给予他他所需的宠爱与崇拜之情。我们当时都很年
轻,刚刚走入婚姻。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沟通而已。
由此可见,这位丈夫眼中成功的伴侣关系——从不提出异议,全盘接受——
并不是这位妻子所认同的。而这位妻子眼中成功的伴侣关系——解决问题——也
不是这位丈夫所希望的。一个人的成长成了另一个人的噩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11-23适应大学生活
- 11-23思维模式和成绩
- 11-23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 11-23加倍努力:高风险
- 11-23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 11-23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 11-23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 11-23终身成长证明你很特别
- 11-23终身成长:再谈潜能
- 11-23能力的拓展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11-23终身成长证明你很特别
- 11-23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 11-23思维模式和成绩
- 11-23CEO综合征
- 11-23能力的拓展
- 11-23思维模式解析
- 11-18学思维课程
- 11-23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 11-18有关逻辑思维的名言
- 11-23思维模式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