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9外语学习资源与教程下载网!

中华文化

当前位置: 99外语学习资源网 > 经典阅读 > 中华文化

问鼎中原成语典故

时间:2021-12-05 13:48:07|栏目:中华文化|点击:

楚庄王想一统中原,便问当时的统治者——周天子,这代表天子庄严的九鼎有多重?他手下的大臣王孙满回答:这一统中原靠的不是九鼎,而是这天下百姓的信服。楚庄王听了,明白自己一统中原的时机还未成熟,周天子因此免过一劫。”

鼎 (dǐng)


释义:“鼎”指有三足支撑、两只提耳的古代炊具,也常指置于宗庙中作铭功记绩的礼器。“问鼎”则指图谋夺取政权,或觊觎侵占他国。因此,成语“问鼎中原”,比喻某人或某国企图夺取天下。


字里故事:


传说,夏朝建立之初,九州稳定、四海升平、国库充裕。大禹便效法黄帝,将九州上贡的青铜铸成九只鼎,上面悉心摹铸了九州的山川地貌、怪异珍奇。因此,每一只鼎的意义都重大非凡。


由于重鼎不易迁移,大禹便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用来象征山河永固、王权至高无上。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叩拜。


后来,王朝更迭,这九只鼎几经迁移,到了周朝。


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兴起。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原先是一个大部落,后来自立为王,因此對周天子并不敬重。


有一次,楚庄王在洛阳南郊驻军,向周王室示威。周天子派出使臣慰问,却不想楚庄王上来就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使臣冷静地回答:“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楚庄王挑衅道:“我们楚国铜矿丰富,光是折下楚国戟钩的锋刃,就足以铸成九鼎了。”

问鼎中原成语典故(图1)

“大禹铸鼎是为了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帮助百姓认识哪些是神,哪些是怪。当他们深入山林池沼时,就能避开危险,不被山精水怪所害。因此九鼎铸成之后,天下归心,福泽绵长。”使臣不卑不亢道,“后来,夏桀昏聩,鼎便迁于商;商纣残暴,鼎再迁于周。可见,上天的赐福是有尽头的。无论鼎是轻是重,只要德行美好,鼎就会安居于此;只要德行败坏,鼎就能被轻易迁走。当初,周成王将九鼎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这个期限是上天决定的。如今,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但是天命未改。鼎的轻重,自然不可以过问。”


后来,文人便常用“问鼎”来形容图谋政权。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就是这个意思。


出处:《春秋左氏传》


99waiyu
  • 上一篇:古代战争中的三令

    栏    目:中华文化

    下一篇:禅宗的起源与发展

    本文标题:问鼎中原成语典故

    本文地址:https://www.99waiyu.com/yuedu/781.html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kefu001@99waiyu.com | 邮箱:admin@99waiyu.com

    Copyright © 2006-2023 99外语资源教程下载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苏ICP备18004537号-1